2026年江蘇農商行秋季校園招聘資料分析精選(5)
競技慶典是古羅馬文化中一種獨一無二的儀式,它集競技、宗教慶祝、勝利游行、血腥表演為一體,是幾百年間最為流行的全民娛樂方式。
為羅馬辯護的學者試圖把競技慶典中的血腥表演歸結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獻祭的宗教行為。然而,史料顯示,羅馬社會中使用人牲的現象比較罕見,通常只用牛羊獻祭,只有在國家安全受到明顯威脅時,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處死少數異族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是,羅馬人往往將活人獻祭視為“蠻民族的愚昧行為,以此作為自身”文明性“的反襯。
公元2 世紀至5 世紀羅馬人與基督徒的論戰也從反面證明了羅馬人憎惡人牲的立場。在論戰中,雙方都互相指責對方以活人獻祭,以此確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優越地位,將對方釘上”蠻人的恥辱柱。
如果說羅馬人的部分屠殺行為具有某種宗教色彩,那也是與軍國主義捆綁在一起的。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公開處決戰俘的確有向庇佑羅馬的諸神感恩的意味,但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斷言,“競技慶典從本質上說是為生者舉行的儀式,而不是為死者舉行的獻祭”。對于以軍事立國的羅馬民族來說,這些屠殺行為首先是國家強力的展示。但屠殺行為竟會演變成娛樂節目,則與羅馬人縱容和欣賞的態度有密切關系。①羅馬的所有階層都對血腥表演極為癡迷。上至皇帝、元老:議員,下至身無分文的城市貧民,都熱衷于觀看人獸搏斗、集體處決和角斗士對決等節目。②這些被處死的人主要是戰俘、罪犯和奴隸,他們被稱為“有害之人”,換言之是羅馬帝國的害蟲。因此,他們的死在羅馬觀眾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內加的說法,屠殺他們只是出于“游戲和娛樂”的動機。正因為這樣的屠殺沒有觸動羅馬人的道德底線,所以他們才毫不掩飾、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馬賽克藝術中加以描繪。③
雖然仁慈一直是羅馬人崇尚的道德準則,但羅馬歷史上卻從來沒有大規模的抵制血腥表演的運動。④西塞羅雖然在一封信中批評了龐培的競技慶典,但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這樣的表演對于一個有教養的人來說毫無樂趣可言。塞內加是競技慶典最嚴厲的批評者。但他并不是從根本上反對表演性的屠殺,只是反對以娛樂為唯一目的的屠殺。他認為殘酷的集體處決是絕對正義的懲罰。他真正擔心的是如此密集、強烈的暴力表演對觀眾道德的腐蝕作用,所以他強調,競技慶典中的死亡一定要體現出勇敢的品質和道德的警戒效果。另外一些哲學家甚至稱贊此類表演有助于培養羅馬公民的勇氣和斯多葛主義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為了確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優越地位,基督徒和羅馬人在祭祀活動中只用牛羊獻祭,將活人獻祭視為“蠻民族的愚昧行為
B.為了展示國家強力,羅馬民族上至皇帝、元老:議員,下至身無分文的城市貧民,都熱衷于觀看血腥表演
C.崇尚仁慈雖然一直是羅馬人的道德準則,但是在古羅馬文化中,它與欣賞娛樂性的血腥表演是并行不悖的
D.羅馬知識分子擔心,盡管血腥表演沒有觸動羅馬人的道德底線,但密集、強烈的暴力表演會對道德產生腐蝕作用
2.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羅馬人在祭祀中很少使用人牲,并以此作為自身”文明性“的表現,這就表明羅馬人已經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懷
B.羅馬所有階層都對血腥表演極為癡迷,把人獸搏斗、集體處決和角斗士對決當作娛樂節目,可以說對人類的屠殺符合他們的道德準則
C.羅馬社會通常只用牛羊獻祭,而且往往將活人獻祭視為”蠻民族的愚昧行為,因此,很難將競技慶典中的屠殺理解為一種宗教行為
D.羅馬知識分子沒有在原則上否定血腥表演,甚至對此稱贊有加,可見他們普遍缺乏社會良心
3.文中劃線的“但”字可以刪除的是( )(注:按文章中順序排列)
A.第一個
B.第二個
C.第三個
D.第四個
4.“更令人驚訝的是,扮演社會良心角色的知識分子同樣沒有在原則上否定這樣的血腥表演。”這句話應該放在文章中的哪一處?(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以及解析請看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