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蘇農商行面試模擬題:“放管結合”護航導師負責制
【熱點背景】
近日,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國對博士生、碩士生畢業考核體制,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釋放研發能量”的建議,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546號建議的答復》中表示,該建議對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評價標準具有很大啟發,下一步將充分采納,今年下半年還將出臺《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明確規定研究生導師的指導職責。對于高層次人才評價標準與機制的合理性一直廣受社會各界人士熱議,此次教育部釋放信號更是打破了人們傳統認知,引起人們對于教育領域的關注。
【模擬試題】
制造大國邁向創造大國,人才培養是關鍵點課題。為此,教育部提出將出臺《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明確規定研究生導師的指導職責,要讓導師自主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題目解析】
1.對政策進行總體評價。
國家發展日新月異,教育部對高層次人才評價機制應時而變順勢而為,給人才釋放活力,但仍需放管結合。
2.分析政策出臺的背景、目的意義。
(1)背景: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國對博士生、碩士生畢業考核體制,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釋放研發能量”的建議。然而,過去部分高校人才評價機制中存在“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五唯”做法,脫離實際,人才發展受困,苦不堪言。
(2)目的意義:
第一、釋放人才發展自主性,激發創新活力。過去受困于論文發表數量硬性指標,高層次人才個性化發展被束縛,創新創造精力與時間被擠壓;
第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一改過去的“一刀切”式的人才評價標準,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的政策紅利釋放將吸引更多的外來人才;
第三、主體責任制,實現精準人才評價。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對于研究生所涉及的科研課題、社會實踐等十分了解,人才評價過程也能做到精準化,為國家人才培養機制做好專業化護航;
第四,與時俱進,為民之舉。教育部承擔著國家人才培養重任,而研究生、博士生作為我國的高精尖人才,教育部能切實做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破解人才發展束縛,也是踐行了總書記所說的“政策好不好,看群眾是哭還是笑”這一務實理念。
3.分析政策可能存在的問題。
(1)權利過大,有權任性,滋生腐敗、以權謀私問題。有的導師讓研究生跑腿干活充當免費勞動力,有的導師受利益所誘惑降低標準草草讓其畢業;
(2)主觀評判不確定性,使得人才評價機制隨意性現象蔓延,公平性和透明性不足,造成教育制度的退步;
(3)導師個人意見有時不如規則更為合理,就像國家法律法規僅憑一人判斷是不足的。
4.提出具體措施和建議。
(1)細化指導文件,明確導師權責義務。對于《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的導師的自主決定權進行細化,關鍵點關注學生研究課題成果、創新實踐成果、社會效益體現,減少導師個人主觀色彩對于考核結果的影響;
(2)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實現多管齊下。導師負責制考核評價基礎之上,實現多個導師交叉評價體系,實現從理論成果探討、實踐成果驗收考察全方位的評價;
(3)嚴格把控導師門檻,做到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嚴格明確導師選聘標準,強化導師隊伍建設,對于專業過硬且師德高尚的經驗師資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碩士生導師。
|